文章首页 >> 行业动态 >> 行业动态 >> 任正非: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,对人才的管理才是
任正非: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,对人才的管理才是 热 
来源: 浏览次数:29740

1997年,在《华为基本法》的起草过程中,起草小组的一位教授曾经问任正非:“人才是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?”


任总的回答则出人意料:

“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,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”

所以,在《华为基本法》里有一句话叫做:

“认真负责、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”。而不是像很多企业那样泛泛的讲“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”。


《华为基本法》中还有一句更厉害的话:

“我们强调,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”。

在我眼里,华为不仅仅是一家经营通信业务的公司,更是一家经营人才的公司,再由人才的不断增值来支撑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。


从本质上来说,华为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。


那么,华为是如何来持续提高人力资本的ROI(投资回报率)呢?


从人才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来看,以下三个举措尤其关键。


1. 试用期员工的底部管理


试用期淘汰或者调岗的人员比例不能低于20%,因为国际上人才招募识别率的上限是80%。


如果不坚持这个基本比例,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一定会降低,因为一定会有一些不良资产流入企业,它所造成的损失不是个体成本,而是组织效能下降的高昂代价。


2. 入司1-3年员工的顶部管理


工作1年到3年的员工,正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由负转正的关键阶段(华为是2年时间左右)。


一般来说营销人员偏短,研发人员偏长,小企业偏短,大企业偏长。


入司第1年到第3年的员工要强制的选出顶部的30%,因为1到3年是企业员工流失率最高的阶段,作为活性资本,我们必须坦然地面对流失,同时也要尽最大力量来减少顶部30%的优质资本流失。


怎么才能不让这批优质人才大量流失呢?


通过基于价值贡献的客观评价方法,把顶部30%的优质人才评出来,并给予差别化的待遇和差别化的成长机会。


这里,必须敢于拉开差距,敢于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机会,而不论资排辈,唯学历论、唯资历论。


这是所有企业都必须建立起来的一条员工择优发展通路。物以类聚、人以群分,只有这样,你才能把优秀的人留住。


3. 员工退出机制的常态化


中国企业人才管理上的三个老大难问题就是:进来容易出去难,上去容易下去难,岗位有序轮换也很难。


这样就造成了人才“板结”或称“流动性缺失”。


我要送给企业经营管理者一句话:

人才的流动性比资本的流动性更重要,因为人力资本比财务资本更有价值,只有让人才流动起来,才能实现人才的动态最优配置,从而发挥出人力资本的最大效能。

在任何一个岗位上,华为的默认值就是任职时间不能超过三年。经过30年的持续演进,现在华为的退出机制和轮岗机制都常态制度化的运行。

因此,华为才能做到人才的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、有序轮换。
反观其他中国企业,能做到以上三点的非常罕见。


即使遇到极度艰难的环境,华为依然保持业务增长,保持着组织活力,它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?

您看到这篇文章时的感受是:
0

支持
0

很棒
0

找骂
0

搞笑
0

软文
0

不解
0

吃惊
0

欠扁
相关文章列表